為普及無償捐血的科學知識,消除公眾對捐血的疑慮與誤解,鼓勵更多健康適齡同學加入無償捐血隊伍,學生事務處於9月22日邀請澳門衛生局捐血中心的黎鳳儀醫生為同學講解關於科學捐血的知識專題講座。
活動合照
講座伊始,專家從血液的生理奧秘入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血液的組成、功能以及人體造血系統的強大代償能力。黎醫生特別指出,健康成年人的血液總量約佔體重的7%-8%,一次捐血200-400毫升完全處於安全範圍內,且人體能夠通過自身調節迅速恢復,絕不會「傷元氣」,這為科學捐血的安全性提供了堅實的生理學依據,有力地闡明了捐血的安全性從科學角度的合理性。
黎醫生指出,某些情況下需暫緩捐血,如感冒、口腔護理期間、女性生理期、近期接受過小手術或疫苗接種等。而患有艾滋病、乙肝等經血液傳播疾病,或曾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病史者,則不適宜捐血。講座中也明確說明,捐血過程全程使用一次性無菌器材,確保安全無虞。
2509學期「校園捐血活動」將於10月8至10日進行,本次捐血地點分別有擎天匯校區活動中心及校園N座漂書閱讀閣歡迎提前預約報名及前來捐血,讓我們攜手一起把愛傳遞下去。
黎鳳儀醫生向同學講解及分享捐血資訊
通過生動的科普講解,講座有效傳遞了正確的健康知識,澄清了常見的認識誤區。希望藉此讓科學的陽光照亮謠言的陰影,鼓勵更多健康同學放心伸出援手,以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來的生命。
無償捐血是傳遞愛心、拯救生命的崇高社會公益事業。舉辦此類科普講座,旨在用科學驅散迷霧,用知識傳遞愛心,希望有更多的愛心人士能夠正確認識捐血,消除顧慮,勇敢地伸出手臂,加入到無償捐血的隊伍中來,共同為保障臨床用血需求、守護生命希望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