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大理非遗文化 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澳科大学生参加“传承与发展-大理多元文化与社会创新营”
为探寻中华民族的文化多元性和丰富性,加深学生对文化变迁与发展议题的思考,提升学生对社会问题开展研究并进行社会创新的能力,深化港澳滇三地青年人的友谊,澳门科技大学学生事务处选派商学院学生孙玉效,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学生罗嘉浩、黄立伟,国际学院学生黄思凡,以及博雅学院学生陈祉淇共5名同学于2023年7月18日前往云南,参加由云南大学主办,香港大学、云南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三校学生共同参与的“传承与发展—大理多元文化与社会创新营”。本次研习营为期9日,围绕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社会问题研究创新两大课题,在云南昆明市和大理州两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开营仪式于云南大学东陆校区举行,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设计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廖加莲老师致欢迎词,并代表主办方云南大学向澳门科技大学学生代表孙玉效和香港大学学生代表袁乐儿分别赠送了给予两校的纪念品。
随后,全体营员赴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大理州巍山古城、喜洲古镇、大理古城,以及大理州部分公益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深入了解云南大学校史和民族学学科发展史,大理州巍山县和大理市的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状况,亲身体验大理非遗白族扎染制作流程,并与大理州公益机构一然堂负责人和大理怡心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中心社工进行座谈交流。
在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营员们跟随讲解员参观了“百年云大民族学学科史展”,通过详实的文字资料和视频内容详细了解了云南大学百年发展历程,和云南大学民族学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秉承“魁阁精神”扎根西部边疆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发展史,感受到云南大学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和紧贴国家所需争创一流的责任与担当。
在巍山古城,营员们实地参观了扎染合作社、咸菜厂、刺绣传习所,在了解巍山县扎染技艺、传统咸菜、传统服饰、歌舞和乐器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保护现状的同时,深刻体会到产业化为非遗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随后,营员们前往南诏历史博物馆,对发源于巍山的南诏王朝及其历史和文化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在喜洲古镇和大理古城,营员们走进将喜洲古镇杨品相宅修缮并改建为文化交流中心和古迹遗产精品酒店,让酒店客人自然浸润于最真实的在地生活,同时也保护了喜洲古镇传统民居和文化的非遗传承方式。随后学员们前往由返乡青年创办的扎染体验店,倾听了通过创新制作工艺、经营模式和宣传方式等手段保护白族扎染技艺的故事后,亲身体验了白族扎染的制作流程。
在大理州公益机构开办的素食馆,机构创办人与营员们分享了自己创办的初衷和运营模式,并与营员们一同品尝了素食。在大理的怡心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中心,社工与营员们围绕机构运营模式、资金来源、志愿者培养等多个话题进行座谈交流,使营员们对内地,特别是云南省大理州社会组织运营发展现状有了更加深入和详细了解的同时,也互相交流了新的工作思路。
参与此次活动的澳门科技大学学生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使自己有机会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及其创新发展的活力,更使自己在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大理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能有效增强自身文化自信和社会创新能力,也于点滴中切实体会到国家在文化保护传承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受益匪浅。
供稿:孙玉效(澳门科技大学)、摄影:耿皓天(云南大学)